“要是真能把中国拦在起跑线外,我们早就这样干了。”
2025 年 8 月,毕马威的科技与创新研讨会上,一位曾经把“对华强硬”写在脸上的女人,把这句话甩在 500 多位观众面前。
空气里全是倒吸凉气的声音——因为说这话的不是别人,正是去年还在白宫里亲手按下制裁按钮的前商务部长吉娜·雷蒙多。
台下有人偷偷举起手机,把这段发言同步到 X(前推特),不到 30 分钟,“愚蠢的围堵”就冲上了全球热搜。
有人骂她叛变,有人夸她清醒,更多人一脸懵:这姐们儿到底经历了什么,能让一个把“小院高墙”挂嘴边的政客,突然把衬衫扯破给大家看?
别急,故事得倒回到 2023 年 8 月 30 日那个闷热的上海早晨。
那天,上海迪士尼的城堡前,雷蒙多穿着一身淡蓝色西装,和迪士尼 CEO 鲍勃·艾格尔并肩比出剪刀手。
照片刚被官方账号发出,华盛顿那边就炸锅了。
共和党议员在听证会上拍桌子:“堂堂商务部长跑去游乐园,是把国家安全当过家家?”
民主党内部的群聊也没闲着:“她到底见了几位 CEO?为什么不把时间花在芯片听证会上?”
没人关心她其实只是想在开园前去巡一圈,看看美国 IP 在中国到底有多吸金。
可政治这玩意儿,一旦沾上中国,逻辑就自动降智:去上海=通中;合影=泄密;谈商业=卖国。
雷蒙多后来回忆,那天她一边排队坐旋转木马,一边刷到国会山要传唤她的消息,差点把爆米花撒前排小朋友头上。
其实,这种“政治正确”的剧本,她在任内早就演腻了。
2023 年春天,她在内部会议里提过一句:“光卡芯片,卡不出我们想要的结果,反而逼人家自己造。”
话音刚落,旁边就有幕僚咳嗽提醒:“部长,这话传出去会被福克斯新闻剪成 15 秒鬼畜视频。”
于是她把后半句“我们得跑得更快”硬生生咽了回去。
那会儿她每天的工作流程大概是:上午签制裁令,下午被记者追问“为什么不更狠”,晚上回办公室看中国企业的财报——越看越心惊。
华为 2022 年研发投入 220 亿美元,比英特尔+波音的研发总和还多。
她悄悄问助理:“我们真觉得断供就能让他们原地熄火?”
助理耸肩:“选民就爱听这个。”
2023 年 8 月的北京之行,是她七年来第一次以部长身份落地中国。
谈判桌上,她把“不容谈判”四个字说得斩钉截铁;谈判桌下,中方递过来的文件里写着“中美企业在第三方市场合作清单”,她扫了一眼,心里咯噔一下:全是东南亚光伏、拉美基站、非洲数据中心——美国公司如果缺席,就等于把地盘拱手让人。
回国后,她去参议院作证。
共和党议员举着中国电信设备在非洲基站的地图质问:“这不是美国失败是什么?”
雷蒙多想解释“人家设备便宜 30%、工期短一半”,话到嘴边变成:“我们会加强对盟友的技术支持。”
现场掌声稀稀拉拉,她知道自己又怂了。
真正让她破防的是 2023 年 12 月的一场闭门会。
那天,硅谷几位 CEO 围着她吐槽:出口管制把自家 GPU 锁在仓库,中国同行却用改良版 7 纳米芯片跑出了大模型,性能差距以月为单位缩小。
一位华裔高管补刀:“我清华老同学说,他们现在最感谢的就是‘美国技术封锁’——省得内部争论要不要买美国货。”
雷蒙多当晚在车里跟丈夫发语音:“我们像在帮对手做动员。”
可公开演讲时,她还得咬牙说“中国是最大威胁”。
不是她精神分裂,而是华盛顿的剧本不允许主角改台词。
2024 年大选季,两党比谁对华更狠,民主党策略师直接甩给她一句:“你要敢软化,摇摆州的广告就把你钉在‘亲中’耻辱柱上。”
于是,她只好在 CNN 的专访里重复“威胁论”,转头在备忘录里写下“必须留对话窗口”。
这种撕裂,终于在卸任后爆了棚。
2025 年 8 月的毕马威会场,她没穿正装,换了件休闲西装,第一句话就是:“我受够了撒谎。”
接着她甩出数据:冷战时期美苏非正式沟通渠道有 120 多条,现在中美只剩 3 条半——那半条还是因为某次气候峰会没关麦克风。
台下哄笑,她补刀:“我们连吵架都吵不出新花样。”
有人问:“那上海迪士尼合影到底怎么回事?”
她翻了个白眼:“我就想知道,一个卖米老鼠的乐园,怎么就成了国安威胁?中国年轻人愿意为玲娜贝儿排 5 小时队,这种消费力,你装看不见,市场会替你看见。”
更扎心的是盟友态度。
2024 年 3 月,她飞马尼拉,承诺帮菲律宾扩建半导体厂。
菲方官员客气笑笑,转头签了华为 5G 二期合同。
她追问原因,对方摊手:“你们只说给钱,设备、工程师、技术培训,全是 PPT;中国人连工人都打包带来。”
那一刻,她想起自己 2020 年在印度推半导体合作时说的话——“盟友要的是能落地的利益,不是价值观口号。”
AI 领域更尴尬。
毕马威现场,她展示了一张对比图:美国 AI 论文引用率领先中国 8%,但落地场景里,中国智慧城市项目已覆盖 60% 的东盟首都。
她反问:“我们把时间花在卡英伟达 A100 上,人家用阉割版 4090 照样跑出大模型,这算赢?”
有人提醒:“华为去年出了 7 纳米手机芯片。”
她苦笑:“我当时被记者追问‘是否感到不安’,只能说‘令人难以置信’。其实心里想的是——市场本来就该这样卷,你卷不过就喊暂停,丢不丢人?”
最让她睡不着的是非洲。
2024 年 10 月,她去肯尼亚考察,高速公路旁的中国施工队告诉她:“这条路我们 18 个月交付,美国公司报价贵 40%,工期 3 年。”
当晚她在酒店阳台刷到国内新闻,标题是“美国拟制裁中国基建企业”,她对着夜空骂了句脏话:“人家在铺路,我们在挖坑。”
这种种碎片,拼成一幅让她无法自欺的拼图。
研讨会尾声,她举起手机,现场播放了一段 TikTok 视频:非洲小伙用 200 美元的中国手机跑 AI 修图软件,背景是美国制裁华为的旧闻。
她总结:“阻止中国?先把 TikTok 算法关了吧——哦对,你们连 TikTok 都没关掉。”
台下掌声雷动,她却突然收起笑容:“我知道有人会说,卸任了才说真话。但真话不怕晚,怕的是永远没人说。如果我们继续把资源花在‘怎么绊倒对手’,而不是‘怎么跑赢比赛’,迟早有一天,连绊脚绳都会被对手捡起来当跳绳。”
散场时,一位硅谷工程师拦住她:“部长,现在回国会不会被围攻?”
她耸肩:“围攻就围攻吧,至少我今晚睡得着。”
三个月后,华盛顿邮报发了一篇匿名评论,标题是《雷蒙多的背叛,还是美国的警钟?》
文章底下最高赞的留言写着:“她不是背叛,她只是终于把皇帝没穿衣服的事实喊了出来。”
至于那些还在喊“更严厉制裁”的政客?
雷蒙多在私人酒会上模仿他们的语气:“再给我 10 亿美元,我保证让中国回到石器时代!”
说完自己先笑出了眼泪:“石器时代的中国人,发明了指南针。”
易策略,广东股票配资开户,个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