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宁,1922年出生于河南沁阳紫陵镇一个贫苦的农家,原名马瑞平。这个地方饱受黄河水患和战乱的摧残,马宁从小目睹了逃荒灾民饿死路边的惨状,也曾亲眼看到地主武装如何欺压贫苦百姓。这些亲眼所见的苦难深深刻在了他心中,为后来的革命斗争打下了基础。
13岁时,马宁受哥哥马瑞昇的影响,加入了共青团,开始参与地下党活动,贴标语、送情报。到了16岁,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,并且参军报国。为了表达自己的志向,他改名为“马宁”,决心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事业奋斗一生。少年时期的马宁,正是深受家乡贫苦生活的影响,渴望改变社会不公的现状。
抗日战争时期,马宁在129师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。他从一名作战参谋做起,逐渐升任军分区作战股长。最惊险的一次经历发生在1946年的陇海战役。当时他率领50团突袭兰封车站,在面对敌人装甲车群的强大火力时,马宁毫不畏惧,指挥部队使用集束手榴弹成功炸毁了11辆敌军坦克,创下了晋冀鲁豫军区首次缴获坦克的纪录。然而,在随后的金乡战役中,马宁遭遇了不幸,腹部被流弹击中,肠子被打穿了15个洞,差点丧命。经过几天几夜的抢救,他终于恢复过来。此时,二野司令员刘伯承亲自签署命令,授予他“特级战斗英雄”的荣誉,这是当时中国军队的最高荣誉。
展开剩余73%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,马宁已经是二野12军作战处副处长。当他在政协会议上听到毛主席提出“建设强大空军”的号召时,尽管左腿因战伤短了4厘米,依然决定参军入空军。他找到当时的空军司令员刘亚楼,软磨硬泡地请求加入空军,甚至以自己在苏联小说中看到的“没有腿的人也能飞飞机”为理由,打动了刘亚楼。经过特批,马宁进入了空军第一航校。航校的训练异常艰苦,单飞训练时,由于腿短,马宁无法踩到踏板,他偷偷地在脚下垫了木块,依靠这种方式完成了飞行训练。高空失速训练也让他强忍眩晕,依旧按规定完成动作。1951年,他以全优成绩从航校毕业,成为同批学员中第一个成功单飞的飞行员。校长常乾坤对此感慨道:“这是我见过的最顽强的学员,他的飞行日志里没有‘放弃’这两个字。”
1952年,马宁被任命为空军第20师师长,负责浙东沿海的防空和作战任务。在此期间,他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,并着力提升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。马宁组织飞行员进行恶劣气象条件下的强化训练,努力提升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。1955年,空军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,虽然马宁没有亲自参与轰炸任务,但他所在部队的沿海作战经验为联合作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。
1958年,马宁被任命为空一军军长,负责区域防空和战备训练。此时,他结合西北地区特殊的地理与气象特点,推动部队开展针对性的训练,加强飞行员的适应性训练,提升部队在复杂环境下的作战能力。1964年,马宁晋升为少将。在兰州军区空军任职期间,他带领部队完成了青藏高原的空中运输任务,克服了缺氧、气流复杂等高原困难,保障了当地军民的物资供应,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担当精神。
1973年,空军陷入动荡,周总理决定选拔一位能“上天”的司令员。马宁此时正在兰州指挥演习,突然接到通知前往北京开会,他当时以为自己将再次遭遇整肃。没想到在人民大会堂,他被任命为空军司令员。上任后,马宁便着手改革。他恢复了飞行训练,并亲自带队飞遍了所有军区空军;推动了空军装备国产化,主持了歼-7战斗机的定型生产;并且整顿纪律,撤销了三个作风松散的空军基地。1975年,邓小平对他的评价是:“空军这两年像换了个样子,马宁功不可没。”
然而,政治风云变化,1977年马宁因“与四人帮有牵连”被撤职,中央在审查期间强调他为王洪文安排专机的事。尽管当时这一做法符合程序,但马宁仍然被卷入了政治风波。直到1984年,组织最终得出结论:马宁没有政治问题,给予副兵团职待遇离休。在离休后的几年里,马宁始终关注空军的发展。他自费订阅相关的军事杂志,关注新型装备和战术的发展,直到2009年,空军领导来探望他时,他激动地抚摸着歼-10战机模型,感叹道:“当年我们飞米格-15,现在有了自己的三代机,真好!”
2010年12月3日,马宁在北京协和医院安详去世,享年89岁。临终时,他反复念叨着两句话:“我这辈子最骄傲的是当飞行员”“空军要永远听党指挥”。马宁的一生,见证了中国空军从弱到强的历程,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忠诚与担当的真正含义。
发布于:天津市易策略,广东股票配资开户,个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